俄罗斯文学史上有两座高峰,一座是托尔斯泰,还有一座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手中那只笔,写东西很尖锐,解剖人性很深刻,比如阿Q的“国民性”,比如“闰土”,比如“孔乙己”,但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时,鲁迅说:

“马克思的《资本论》,陀思妥夫斯奇的《罪与罚》等,都不是暇末加咖啡,吸埃及烟卷之后所写的。”

“要将现在中国人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比较起来,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对比起来,真是望尘莫及。”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性,鲁迅也说得很明白,他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让他们活得长久。”

人生在这个世间,就是在不断地接受考验,仔细一看,再洁白的人性里,也会暗含一些肮脏的东西,再邪恶的灵魂,也可能含有一些美好。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好坏并存,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将好的、善的、美的一面活出来,让灵魂行在阳光下,而不是行在阴暗之中。

01

在这世间,公平是相对的,但平衡是绝对的。

有人生来就是有钱人,靠着祖辈的余荫,一辈子吃穿不愁,活得潇潇洒洒,从不为金钱发愁。

而另外一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从懂事开始,就要为吃穿发愁,等到能够自力更生了,就要做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度日。

这就是公平是相对的。

拉斯尼科夫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勉强上了大学,成了一名法律系的大学生,还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

更紧急的是,他交不起房租已经很久了,房租太太总是追着他要钱,他给不起,房东就停止了他的伙食供给。

这已经很悲惨了,但拉斯尼科夫发现还有比他更悲惨的,这家人因为失业,已经陷入了绝境,为了家人能活下去,索尼娅被迫当妓女。

这世间,很多人的人生,都如同惨剧,要好不容易,才能从中找到一点温暖。

拉斯尼科夫也在思考,人生为何是这样的?

他发现,世界上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让生活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俯首帖耳做奴隶,在世上任人宰割。

还有一类,是“非凡的人”,这类人是统治他人的人,他们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可以为所欲为。

他见到了在这个世界上受苦的人,但他还发现,有些人有钱,但他们不做好事,反而在这世间为恶,他心里暗暗觉得,杀死这样的人,就是为善除恶。

但他的内心还是挣扎的,就在这关键的时候,生活再次给了他重重的一击,他的妹妹也要嫁给一个他非常讨厌的“无恶不作”的有钱人。

最后,他拿起斧头,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这个老太婆为富不仁,心狠手辣,为了钱,什么都敢做。

杀死她,拿走她的钱,然后借助她的钱好让自己为全人类和公众事业服务:你认为怎样?——几千桩好事不能抵消一件小小的罪行吗?用一条人命来换取几千个生命,使之免于腐烂和朽败,用一个人的死来换取一百人的生——这是很简单的算术啊!

拉斯尼科夫杀了一个坏人,看似是做了好事,但这世间,好坏的界限并不那么明确,任何正义都不是杀人的理由,因为就我们个人而言,没有谁能代表正义。

02

拉斯尼科夫本来只想杀死老太婆,但在出手的时候,却连老太婆那可怜的妹妹也杀了。

杀人之后,他仓皇出逃,并没有露出破绽。

可是第二天,在他收到警察局传票的时候,他还是惊恐万分,以为东窗事发了,到了警察局,他才发现,警察叫他,只是因为他拖欠房租的事情。

离开警察局时,他听见几个警察在谈论昨晚的凶杀案,他竟紧张得昏了过去。

拉斯尼科夫在杀人之前,有一个自己的关于正义的理论,在那个理论里,杀死一个无恶不作的老太婆,就像杀死一只人人喊打的蟑螂,那不是罪,那是做好事。

“我杀了一只可恶的、有害的虱子,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她对谁也没有益处,她吸穷人的血,杀了她可以赎回十桩罪,这算犯罪吗?”

他在理性上告诉自己,那不是犯罪。

然而,他的良心却无视理性,折磨着他,让他痛苦不堪,以至于一次次露出马脚。

他的良心告诉他,杀人之后,他就已经是罪人,而法律虽然还没有降下惩罚,但他的良心已经在惩罚他了。

警察办案,讲究证据,所以他们虽然对拉斯尼科夫虽然有所怀疑,但没有证据,对无可奈何。

然而,只要看见警察,拉斯尼科夫就开始做贼心虚了,他总是疑神疑鬼,担心警察找到了自己的把柄,充满恐惧和煎熬。

后来,一个叫米柯尔卡的人向警察招供说自己杀死了“老太婆”,不管这人是不是傻,但拉斯尼科夫都奇迹般地脱身了,表面上,案子也告“结束”。

但事情真的能这样结束吗?

对于一个没有良知的人,这样的事情可以过去,因为他们不会被良心折磨,但对任何一个稍微有钱良知的人,他都无法问心无愧,因此,他还必须时时刻刻接受良心的审判。

拉斯尼科夫不是没有良知的人,尽管他一直在说服自己:“这不算犯罪。”

但无论他如何骗自己,他都无法相信,所以他问索尼娅:

一个是诬陷她偷钱的陌生人,如果不杀死他,就会让她入狱,导致她的继母和弟妹饿死;另一个则是她挚爱的继母。这两人如果必须杀死一人,她会选择杀死谁呢?

索尼娅说:

“您为什么要问不能问的事?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干嘛?这由我来决定,哪会有这样的事?谁会委派我做法官来决定让谁死,让谁活?”

拉斯尼科夫说服不了自己,他希望有人能说服他。

但没有这样一个能说服他的人,因为这世间除了上帝和法律,没有谁能决定他人的生死。

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是受造之物,都是平等的。

03

武侠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大侠惩恶扬善,人民一片欢腾。

杀完恶人,大侠无踪无影,只留下无尽传说。

但在现实里,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事,不仅是因为现实里没有大侠,也是因为实际的善恶观,更加复杂。

什么是好?

什么是不好?

这些都是谁的规定?拉斯尼科夫杀人后,他就一直在自我审问:

杀死恶人,算不算犯罪?杀了一个人救了一堆人,能不能抵消杀人的罪孽?

这位可怜的大学生,他杀人不仅仅是为了钱财,也不仅仅是因为肚子恶,他说,如果是因为肚子饿而杀人,他就不会那么痛苦。

他杀人,是为了实践他的那种理论,但是他那种理论,却是有漏洞的,所以最终不能说服他,那种漏洞,可能就是因为他不是上帝,无权做出这样的规定。

拉斯尼科夫是很善良,即便是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依旧会把身上的钱给比他更需要的人,面对在这个世间受苦的索尼娅一家,他充满同情,面对家人的遭遇,他痛苦。

总之,他有良知。

但正是因为他有良知,所以他不能无视杀人的罪过。

他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告诉索尼娅,索尼娅劝他自首,拉斯尼科夫是拒绝的,因为他还没想明白,自己杀了一个十恶不赦的老太婆,究竟犯了什么罪。

只是良心,依旧不停地这么着他,当他明白了,自己和索尼娅一样,没有任何权力去审判他人的生命,这世间除了上帝,没有人能审判他人的生命。

就连法律,也只能审判别人行为上的恶,无法在心灵层面审判他人。

他想到索尼娅说的:

到十字街头去,向人们跪下,吻一吻大地,因为你对它也犯了罪,再大声向大家说:“我是杀人犯”。

所以,拉斯尼科夫决定自首。

“虽然我是一个杀人犯,但我要一辈子做一个勇敢和诚实的人”

他选择自首,就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谴责。

有个很好的词叫做,问心无愧。

人这一心,只有问心无愧,才能真正活好。

04

自首之后,拉斯尼科夫虽然被判8年苦役,流放到西伯利亚。

但他的心,反而变得平静了一些。

索尼娅跟着拉斯尼科夫,也到了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索尼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不求回报地默默陪伴他。

但是拉斯尼科夫又在心灵上自我折磨,他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吃不好,相反,他喜欢干活,喜欢让自己累到筋疲力尽,但是他在心灵上不能接受,对于他来说,仅仅活下去是不够的,他总希望有更大的生活目的。

正是因为这种愿望,他总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因此苦役不仅仅是折磨他的身体,最重要的是折磨着他的心灵,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另一方面,他虽然模模糊糊地认识到自己的罪,但他还不能真正认罪,因此也没有忏悔的觉悟,所以苦役又更深层次地折磨着他。

后来,他病了,病得很严重。

他渴望忏悔,却不知道自己罪在何处。

他接受了法律给他的惩罚,但他的心灵,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的超人理论和英雄梦想,还没有放弃。

索尼娅是虔诚的教徒,在索尼娅的影响下,拉斯尼科夫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

他在索尼娅的爱和信仰中得到了平静。

他摆脱了心灵的痛苦,得到了真正的安宁,他取得了新生。

什么是罪?

从法律上来看,违背法律意志就是犯罪,法律上的罪,自有法律来审判。

但从心灵的角度来看,罪就是从心里产生的,不纯洁、不善良的念头。

罚是什么?

可以说,罚就是人对罪的认识,由纯洁的心灵生发的谴责。

人生来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是跟各种各样的罪做斗争,就是跟各种各样的心灵的折磨做斗争。

甚至要经历过很多,才能找到一点内心的平静。

而那一点平静,就是生活最重要,最闪光的东西。

人仅仅只是活着,是不够的,所以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包。

05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罪与罚》的时候,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穷人拼尽全力,依旧穷困潦倒,富人为富不仁,为所欲为,却还是掌握了大多数财富资源。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拉斯尼科夫才会那样想,杀人一个为富不仁的富人,可以拯救很多人,这样的杀人,是不是犯罪?

答案是犯罪,因为那是个人在代替上帝惩罚他人,这是不允许的。

所以拉斯尼科夫在杀人之后,法律上的惩罚还没开始,他心灵的惩罚就已经开始了。

“自己无权审判上帝创造的生命”“更无权终结任何一个生命,哪怕那是罪大恶极的”。

在心灵的惩罚下,他不得安宁,开始厌恶世间的一切。

所以他说:

“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毁了!”

因为他得不到安宁,不管理由多么高尚,但恶就是恶,善不能抵消恶。

但还有一层“罪与罚”,是法律所不能惩处的。

我们未经允许,就被带到这个世界,不得不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生老病死,无所不在,人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压力。

所以说,自从人生下来,“惩罚”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降临了,但有人能像拉斯尼科夫一样,最终找到平静,坦然地接受“罚”,但有人一辈子都找不到,因为他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遭罪,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生活也从来不会告诉我们这个答案,我们必须自己寻找。

去接受自己身上的“罪”,去领受自己要接受的“罚”,去找到安宁和平静。

0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很难读。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

别林斯基受不了他对人性剖析的无情。

高尔基以为他是恶的天才。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从这本小说里,我们会看见灵魂里的高洁,也会看见灵魂里的黑暗。

最终,在无数诱惑和苦难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所有灵魂都接受拷问,从邪恶中拷问出纯洁,从纯洁中拷问出邪恶。

最终,好和坏糅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的人。

人是复杂的,人身上不存在单纯的善,也不存在单纯的恶,上帝给人的路上,有善有恶,善恶同行,痛苦和幸福同在。

这就是人生。

规定善恶,并不能让人得到幸福和安宁,人最重要的,是找到善恶之后的平衡,找到内心的平衡。

文|不有趣灵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