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世人爱花,取之与天地自然,养之于户牖之内,本也可以理解。

但是这花木本就产于自然,我们移植于温室,尽心呵护,希望看着他长大,希望看着他繁荣,希望看着他开花结果,直到最后这植物终其一生未曾经历苦难,未曾经历风雨,我们称它为完美的一生。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让人高兴的,养花的人高兴,观花的人也高兴,甚至可能些许娇嫩、柔弱的花也非常高兴。待到来年,又是新的一轮播种、施肥、浇水,甚至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但花毕竟是花,他本是大自然中无忧无虑的精灵,或许他也会因为干旱而饥渴难耐,也许他也会因为洪涝无法呼吸,甚至他也会在风吹雨淋中消磨生命,最后生老病死。

但这本来就是他们应该经历的一切,那本来就是他们天生的宿命。我们把他搬到屋里来就真的是拯救他了吗?

我觉得未必如此。

我们都知道,如果把野外的植物搬到家里来,他们一般会长得很好,但是如果把家养的植物重新放回户外,那么我想大部分的花木都很难坚强的活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在家里长势很好的花木,到了野外就很难生存下去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把他照顾得太无微不至了。

虽然他长得很茂盛,但是整个根部往往都蜷缩与一个小小的花盆里,没办法舒展开自己的根系,而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又让他们无需扎根太深,就可以找到足够的水源。这样的情况让他们的生长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总觉得只要我想要的,很快就会有人给我,我不需要去努力,也不需要去艰苦奋斗。而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他们在完美的照料之下,慢慢地失去了生命最本质的东西。

而我们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太过分的照顾,太完美的安排,往往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生命、探寻未知的本能,看似是给他们设置了一个完美的人生,但往往这种安排是让孩子失去探索能力,失去探索欲望的罪魁祸首。有时候我觉得是我们对下一代的保护太过分了,为了安全,为了幸福,把他们锁在一个个钢筋混凝土的笼子里,和我们把花木养在花盆里又有什么区别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