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多次发现了一些已经被宣告野外灭绝了的生物,比如在2021年,我国一些科学家组成了野外调查团,深入云南蒙自天坑,最终找到了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和异叶苣苔这三种植物。

它们都曾被宣告灭绝了,自上次发现已有百余年了,没想到在天坑之中,竟还存有野生植株,令整个学术界都十分兴奋。

近日,人们又在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另一种已经“消失”了115年的植物——七子花

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谷城县的西南部,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群山环抱,地势南高北低,区内山峦重叠,地势起伏多变,植被覆盖率高。

在气候类型上,南河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北气候交替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类型,南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高,这里古老孑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珍稀野生动物种群丰富,自然也就为发现七子花奠定了基础。

野外寻物,七子花再现原产地

我国科考团队多次进行野外科考,以及各保护区纷纷架设红外相机、按期进行野外资源本底调查,这才让一些珍稀的生物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据悉,本次发现七子花纯属偶然,当时南河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资源本底调查,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一株不太常见的植物。

它的花洁白如雪,穗状花序,带有一丝芳香,后来经过专家仔细辨认,发现这株植物来头不小,正是大名鼎鼎的七子花,在野外已有115年没有见过它们的踪影了。

七子花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忍冬科、七子花属的一种落叶小乔木,一般能够长到7米多。

树皮灰褐色,呈片状剥落;幼枝为红褐色,略呈四棱形;叶子对生,为厚纸质;花则为白色,由多数密集呈头状的穗状花序组成,带有芳香。

每年的3月中下旬,七子花开始展叶,5月中旬出现花蕾,到7月初开花。七子花的花期比较长,一般能开到9月上旬左右,到了10月份时果子才成熟。

湖北是七子花的模式产地,如今再次在其原产地被发现,并且呈群落分布,面积近1000亩,可谓是意义重大。

英国人首次发现,距今已有百余年

七子花姿态优美,花形奇特,花期长,是优良的观赏树木,它的命名虽然是1916年,植物分类学家奥尔福德提出的,但首次发现这种植物,却是在1907年,由当时英国的植物学家威尔逊在我国湖北兴山发现,并制作模式标本,现存于哈佛大学标本馆。

自1907年之后,人们在其模式产地湖北就再也没有发现过七子花的身影了,直到这次保护区进行本底资源调查,七子花重现模式产地,更新了业界的认知。

七子花喜欢生长在丘陵低山、河谷溪边等阴湿凉爽的环境下,多见于毛竹林边缘或者山沟地带,在其生长的周边,往往也能够找到金钟花、小构树青荚叶等植物。

据悉,七子花不难种,扦插育苗、种子繁殖等都是它的繁殖方式,并且采一年生小枝作插穗,进行扦插育苗,成活率还高达90%,为何在之后它们会在模式产地湖北消失了呢?

主要是因为以前都是进行扦插育苗,成活率又高,因此不太受重视。后来加上环境破坏、气温升高,渐渐地七子花就越来越少了。

野生植物科研有什么意义?

越来越多的珍稀植物被找到,可谓是意义重大,增加了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可身边总是不乏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很多人不明白,这么致力于寻找一些野生植物,以及做植物科研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野生植物科研的意义,一点都不比野生动物科研的意义小。

往小了说,寻找发觉某些植物可以作为草药使用,治病救人,往大了说某些植物的科研成果,甚至能救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现实中也确实有这么一个案例,那就是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在过去,水稻的产量极低,人们经常为了粮食而发愁,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袁老等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起初怎么尝试也无法获得成功,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找到了一株野生的雄花败育株,这才有了后来的杂交水稻,袁隆平因为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找到这株特殊的“野败”,也就不会有后来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还可能处于挨饿的边缘。今天的我们之所以不用为粮食发愁,不正是前辈们针对野生植物科研的成果吗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杂交水稻,还有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水果来吃,也都是一代代植物学家辛勤科研的成果。

湖北重新发现野生七子花,不仅说明当地生态环境在慢慢变好,更重要的是,它极大的科研价值。

有些东西我们能人工合成,有些东西则依赖于从自然界中提取,全世界大约有50万种高等植物这50万种高等植物,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大宝库

目前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不到10%,能利用的也不到10%,至于为何还要积极寻找更多的珍稀物种,为的就是日后不会面临巧妇难为的窘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