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故事发生时的晋国都城在现山西省襄汾县,即史书所说绛,因为历史上晋国的国都进行了多次变化,如都新绛,现在新绛的名称还保留,所以有人又称此地为故绛。故绛即今襄汾县赵康镇,遗址尚在,周长9.8公里,有城门遗址五座。晋献公在此建都,历经献公、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共8代,长达85年,可以说晋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

今襄汾县九原山下的九冢墓,又称作群葬墓,传说即是当年下宫之难中被杀的赵家三百多人的墓地。但是这一说法也有许多疑问。

《晋献文子成室》中赵武说:“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从注释中可知,九京:即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赵武将从先大夫于九京作为一种向往,说明能葬于此地是一种荣耀。但当时下宫之难是对赵家进行清算,这些被清算的人中许多可能交没有爵位和官职,这样的人能否葬在晋国大夫才能资格进入的墓地呢?

襄汾县三公村有公孙杵臼墓冢,襄汾程公村有程婴墓,襄汾高一村有韩厥墓。赵雄村北有赵盾墓 。墓前立有“晋大夫赵宣子之墓”石碑,碑楼上有“孔子贤之”石匾。其西为赵朔、赵武墓,有茔无碑。

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三人,在有的地方也合称三义,程婴和公孙杵臼地位低死后埋在自己的家乡,无法进入九原安葬,但韩厥却是晋国当时有名的大夫,担任过非常重要的职务,为什么死后不安葬在晋国大夫的墓地呢?赵盾死时赵家在晋国的地位非常高,为什么不葬于九京呢?赵武所谓从先大夫于九京是从哪个先大夫呢?

赵氏宗祠在赵雄村内,主殿为窑洞式二层楼阁,有衰、盾、朔、武塑像,为赵氏十一代后裔于宋代重建。有人说这一带就是当年赵氏的下宫所在地,也有人说,赵氏在晋国的封地为耿,下宫在其封即现在的河津市境内。在襄汾这个晋文化的核心地带,赵氏孤儿及赵氏的地位其实并不突出,而且在这里赵盾的影响力更大,赵武的地位并没有后来属于赵国的盂县、忻州、邯郸等地突出,其墓位于赵盾墓旁,有茔无碑,比起在陕西韩城的风光,那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总结一下赵氏孤儿故事的流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在古赵地,即战国赵国范围流传的传说,突出赵氏的传奇色彩,但是没有特别地突出赵武的地位,即将赵武与赵盾等一起宣传,如期间七贤祠等。二是在晋国中心地带,虽然也有许多传说,但是相对于晋文化的深厚氛围,只是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影响力并不大。三是陕西韩城,对赵氏孤儿故事进行了提升,将赵武和程婴、公孙杵臼同等看待,不论是三义墓的形制还是九郞庙的塑像,虽然排列也有差别,但总的来说是同一等级,只突出三人,对故事本身进行了升华,抽取忠义二字的作为魂,是对赵氏孤儿精神淋漓的诠释。

文艺作品与历史史实不同,它通过对史实的研究,通过更容易为人们接受的形式,来传达一种价值,一种精神。许多历史人物经过这种艺术加工和升华,形象更加高大,具有了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成为指引后人前进的灯塔。所以我们不必纠结于他的形象与历史的真实是否一致,如诸葛亮还是周瑜䓍般借箭,人们更愿意相邻是诸葛亮一样,神似即可不必苛求与形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