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天然,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我从大学老师到公司研究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在2019年毕业于国内某211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内某公办二本师范院校担任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兼任辅导员,工作了一年多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决定为即将订婚的男朋友来到他的城市,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二份工作,在一家公司的研究院成为了教育研究员,我想谈的就是对这两份工作的感受以及在转换过程中我的一些心路变化和在找工作时候的一些经验启示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大学工作期间,我的工作角色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专业任课教师,一个是兼职辅导员,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管理学生和日常工作四部分,日常工作有开会,出试卷改试卷,指导论文,带学生参赛,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评比活动以及科研等,大学工作相对比较独立,老师们的工作之间几乎没有交集,不包括辅导员的工作哈,备课上课科研写论文大多都是独立完成,没有很多量化评价指标,所以在完成质量这块没有太大的压力,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老师们大多凭借对学生负责和自我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但不要小瞧哦,备课上课科研带论文这些事可不容易,包括辅导员管理学生都是需要很多知识和能力,有很多技巧在的,可以说我的很多能力也是在这段工作期间锻炼起来的。后来我男朋友工作了,他不愿意来我的城市,我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吵架和冷战,我思考了好几个月,决定辞掉这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来到他的城市,重新找工作,来到一家公司成为教育研究员,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搜集和整理当前教育热点信息,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主流教育观点,为公司已有产品完善教育价值,为新产品线开发提供理论支撑。这一份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坐在电脑前独立办公,少部分时间是需要和他人沟通协作完成。

从人际关系上来说,在大学,大多数老师们之间的关系紧密温暖,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工作外的人际关系展开比较多,比如当时有很多老师要给我介绍对象哈哈哈哈,平时会经常约饭、一起出去玩、一起逛街运动等等,总之在这里整体感觉到温暖被尊重被关心,归属感强,当然大学大家知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际圈子,什么意思呢?就是十年前这些人是同事,十年后可能还是这些人没什么变化,所以人际关系也是复杂而微妙的,人们不轻易撕破脸,因为一旦撕破脸是很难堪的,而且两个人还要长期甚至在一个办公室共事下去的话,这个裂痕会越来越大,总之会很难受,所以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会小心翼翼得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带上很多副面孔,就是假如你情商不高,你都不会知道你什么时候哪句话哪个事得罪了哪个人,表面温暖热情相安无事,在暗中他就给你摆了几道。在跟个人利益相关的事情上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比外面公司竞争小,不乏有人暗中使绊子,也不乏有的领导看下属不顺眼pua下属,在一个很看重职级和关系的氛围里,能力反而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除非你完全不在意这些,晋升评职称啥的,那你可以成为一股清流。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种氛围,我喜欢看能力,说实话做实事,专注产生社会价值的氛围。当然因为大多数老师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或接受过较好的教育,所以大多数老师还是比较有素质的,友善好相处,人格比较健康的。后来我就来到了一家公司,我想我终于来到一个做事情看能力,产生社会价值的地方,可以大展拳脚了,结果后来哈哈哈哈跌破眼界了哈哈哈大失所望……在这个只有100人的公司里,人情冷漠,缺乏沟通,不懂尊重人,在一个理应能力为王,讲求效率,依靠产品质量收获消费者信赖的公司运营机制里,竟然职级和关系被抬到了更高的位置上,老总一言堂,看老总脸色行事和听命与忠诚的能力成为能否被重用的最高标准,是我错看了,是我草率的选择了这家公司,没有提前做好调研,在想也许去大公司这样的情况或许会少很多,认定自己学不到什么东西,也无法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人际关系又让我这么难受,几个月后我就辞职了。在岗期间,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氛围和人际关系很奇怪,只要在那个场域里就容易感到身体不舒服,情绪极容易内耗,每天都接收到很多黑色能量,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公司会这样,特意去查,了解到原来这种组织是一种“有毒的”组织,叫做神经质组织,就是老总把自己的有缺陷的人格在组织中无限放大,导致组织关系扭曲,效率低下,这样的组织真的是没有其他啥方法,走为上策!

最后再说一下我的薪资,去大学工作之前就被告知工资比较低,但没想到有这么低!一开始实习期到手只有三千多一点,后来转正后不到五千块,这是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还有一部分少少的超课时费。后来到公司工作工资直接翻了一番还要多。

下面谈谈我的工作经历带来的启示吧,希望能给正在找工作或者准备换工作的你一点帮助。首先,我经历了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论工作难度、辛苦程度、挑战程度体制内的并不一定比体制外的低,论奖惩机制、结果导向,体制外以市场为导向,反馈较快较灵活,提倡小步快走,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小压力会比较多,体制内反馈更少,节奏也更慢,提倡深谋远虑,厚积薄发,体制内多自上而下管理,体制外扁平化程度高,不管体制内体制外,还是要看每一种具体的工作,而哪种工作都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跟个人志趣、能力适不适合匹不匹配。第二,假如你打算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可能要做好下面几个心理准备,第一个是学会接受不确定性,包括工作的不稳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做各种事情、市场的多变性,同时当然你也拥有了一定程度选择的自由和对不同岗位的职业探索,灵活多变带给你更多的是新奇兴奋有趣还是不安全感恐惧感,这是你要考量的点。第二个是应对人际关系的变化,体制内流动性小,大家关系相对比较紧密温暖,体制外流动性大,大家关系相对疏远冷漠,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好像对其他社交不太有兴趣,如果想要建立关系甚至成为朋友需要你更加主动并做出更多的努力。第三点是工作方式的转变,体制内工作多是固定的,有着约定俗成的规范,需要你较好地执行,体制外则较为灵活,个人施展空间大一些,需要你有较好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工作积极主动性更强,换言之,许多工作和锻炼机会要靠自己去争取。第三是经历了这样几次工作的变动,我开始思考工作于我的意义,我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怎么做职业生涯规划,现阶段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渐渐地,一个声音在心底缓缓升起,心理学,我想做跟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早在高中时期我就和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现在,仍对其怀有巨大的好奇心、热情和探索欲,学习心理学给我带来的改变太大了,我希望别人也能获得至少感受到这种能量并从中受益,不仅如此,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敏感、思辨、觉察力、共情力等特质越发凸显。我想要找到值得我一生热爱和从事的职业或行业,并在近期转行成功,然而现在想想这个目标也许有些高有些急,我现在仍在gap期,仍在持续探索中。

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不具有普遍性,欢迎你和我讨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