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的渗透基本已经达到峰值,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进入相对存量的阶段。尽管这带来了一些好处——所有人都可数据化,研究所有网民代表着研究所有人,但今天的流量增长却成为所有创业者绕不开的难题。

流量

1.底层逻辑

只有两种流量模式

张国平老师在分享中指出,流量的背后是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而信息的定义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如何修电脑、做菜,到朋友圈里各种熟人/半熟人的动态,再到抖音里打发时间的视频,这些都是信息。因此研究流量,就是要研究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那么信息是如何传播的呢?在原始社会,有个人出门狩猎,发现了一只野兽。要把这个信息传播给大家,一方面要通过语言和词汇来传递,即关键词;另一方面是告诉熟人,熟人再传递给自己的熟人,口口相传,即关系链。

如果回到20多年前,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以一位船厂的老师傅寻找水下焊接技术的故事为例,他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根据索引去找相关的书籍,对应着关键词模式;也可以去问老师、朋友,即通过关系链获得信息。

再回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难看出,从原始社会到20多年前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世界上的两种流量模式:(1)关键词(2)关系链一直没变,变化的只是载体和工具。这是因为人类传播信息只有这两种载体。

流量

2.模式应用

两种流量模式的应用

从这两种流量底层模式出发,重新看流量的获取,就会有新的应用思路。

  • 关键词模式

以“阿胶”行业为例,统计全平台的相关提问会发现,大家关于这个行业最大的疑问是“阿胶究竟是什么、适合谁”。而很多人压根没有找到这些词,很多词至今还没有被投。

再比如在上海订酒店,统计发现,最重要的词其实并不是“上海酒店”,而是“外滩/2号线+酒店预订”。

  • 关系链模式

影响信息传播效率的要素有四个:传播信息的人的数量,传播信息的人的影响力,传播信息的速度,传播信息的美誉度。

目前在国内,美誉度被一定程度地忽视了。而国外有专人评估,建议未来一定要注意这点。

基于此,对操盘手提出了建议:

在流量界,可能只有头部1-5%的操盘手是ok的。如何判定你是那5%以内的人还是炮灰呢?很简单——如果你身边有超过5个人在做和你相同的事情,那么很不幸,你就是流量领域的那个炮灰。

流量

3.流量公式

内容在渠道中流动

阿里深谙流量之道,达到了把“现实生活当互联网来做流量”的境界。以阿里的三个案例为例,阐释了获取流量的公式——内容在渠道中间流动

第一个案例,当年马云选择了作为嘉宾(内容)参加CCTV《赢在中国》节目(强势渠道)。今天我们去到中信书店,还可以看到门口的电视机里十几年前马云在节目上的演讲(充分流动)

第二个案例,阿里发展到后来,开始发行相关书籍。甚至曾经有一年阿里公关部门的KPI之一是一年写150本书(内容),这些内容还是别人要花几十块钱去买的这些书进入书店后,甚至会被摆在置顶资源位(渠道&流动)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阿里是如何在没有好的渠道的情况下自己造渠道的。今天阿里的云栖大会前身是百城巡演,这其实是阿里每年的一场大型公关秀。例如阿里云便是通过百城巡演去做宣讲和推广,结果百城巡演不仅没有花集团的预算,还通过卖展位的方式赚了几百万。

流量

4.其他增长方法

私域、增长黑客…

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些其他的增长方法。

  • 私域——小卖部逻辑

张国平老师形象比喻“小卖部的老板其实都在搞私域流量”。其中,选私域承接的载体、数据中台的建设、建立触点和情感的连接和内容与用户的运营十分重要。

  • 增长黑客——AARRR 模型

我们对于AARRR模型一直存在一定的误解。这个模型真正的顺序应该是:先做留存,再做裂变,然后是拉新。如果两年前的老客一个不剩,那么无论如何拉新,最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流量

5.流量人才

对创业者要说的话

  • 一个投手的能力组成:
  1. 广告投给谁(数据挖掘)
  2. 什么创意和卖点(行业与人性洞察)
  3. 如何转化成客户(用户体验,产品能力)
  • 决策者如果只管一件关于增长的事情,那就管好广告投放。ROI为正的前提下,花钱越多越成功。
  • 大家对投放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是个标准化岗位。如果创业者把流量投放完全外包不管,就堪比冷战时期大国把原子弹技术外包。

确信今年一定是全域精细化运营求利润的一年。

新消费浪潮不再,VC 不投钱,没人再讲烧钱求规模。抖音、淘宝、微信三端互通,全域精细化搞钱势在必行。把过去 3 年写过的 600 篇文章进行仔细筛选,确定三个主题:

1、抖音高效获客

2、私域精细化运营赚利润

3、快手、知乎、小红书、淘宝、京东 5 端流量打法策略

做成了这一本约 15 万字的创业者流量手册,帮助大家搞清楚抖音、私域和各端流量玩法,明年一起搞钱。

私信回复“流量手册”获取

作者:张国平 18年的流量增长经验,曾是阿里巴巴在线营销团队负责人,负责阿里巴巴国际站在191个国家的流量获取,也是携程、阿里云等50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流量顾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