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人基本信息

一战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硕总分307专业课80分不到遗憾失败,二战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硕(初试成绩394,综合成绩第一名)成功上岸,两年的备考时间,我踩过太多的坑,尝试过太多无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虽也历经磨难但终尘埃落定,刚好自己也有一定的空闲时间,我想作为一个过来人,以一个纯客观的角度给各位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为各位还在迟疑择校,还在担心专业课学习,还在寻找更多信息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便利。

思想政治理论

76

英语一

70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管理学方向)

132

数学一

116

总分

394

二、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的基本情况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含智能建造与管理、道路与交通工程)和“水利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培养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博士,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硕士3个类别专业学位硕士。水利工程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土木工程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为住建部重点学科。

上述是一些比较官方的说法以外,华科的整体生活环境和学院的办公环境还是不错的,离土木学院楼400米不到的地方就是光谷步行街,可能各位听说往年的研究生住宿环境可能不是那么好(没有独立卫生间),但是2021年后入学的土木院研究生还是统一住在紫菘公寓这边(独卫四人间),学校伙食啥的都还不错。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也走在智能化转型的最前端,有国家级平台和丁列云院士牵头,项目与经费充足,硕士生待遇的话一般补贴到你手上的有300-1500左右,具体看你的科研成果与工作量,学校这边也会每个月发你500,考研入学后的学业奖学金的话分为10000.8000.5000三档。

研究方向的话,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是走在很前面的,并不会像传统土木或者传统工程管理那样去研究结构去研究房地产政策去研究一些概预算的问题,像比较典型的学院的一些导师的方向有:数字孪生、工程物联网、智能水务系统、地铁一体化监控系统、智慧工地、智慧城市、数字建造、无人施工机械系统、月球建造、智能家居与综合疗养系统等。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一些外文图书数据库或者湖北省数字建造中心去搜搜看看,相信看过各位老师的论文成果后各位能对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外文数据库:https://www.scopus.com/

湖北省数字建造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建造与管理系科研成果展示):http://bim.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官网:http://civil.hust.edu.cn/

我这里也帮各位截取了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骆汉宾教授最新发表的论文信息和本科生的一些课程安排表,希望看完之后能对未来的研究和学习生活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图一:论文方向展示(机翻请勿介意)

图二:国家级创新平台审批落地-省政府通文(http://www.hubei.gov.cn/zwgk/hbyw/hbywqb/202204/t20220429_4105005.shtml)

图三:本科生课表(下载地址:http://civil.hust.edu.cn/info/1322/15458.htm)

是不是乍一看有计算机学院那味了,基本上也涵盖计网计组数据结构等核心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智能建造本科的重点有放在培养计算机能力上,以下是培养计划中的原话:培养学生面向土木工程和未来科技发展,具备掌握一种(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语言,驱动一个(机械、自动化)硬件设备,完成一项土木工程建造活动的能力。

总结来说,在研究方面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把重心放在数字转型上,同时有国家级平台作为依托,同比其他很多院校,更加走在了专业的前沿

就业方面的话,可以说各位是抱着逃离工地远离打灰的想法,以往来说最理想的去路是房地产行业,去甲方,但是过去的一年形式变化太多了,我觉得没必要纠结于一定要在地产工作,时代已经为地产写下他的挽歌,土木的学生没必要也不至于为地产陪葬,这一届研究生毕业生的工作去路也比较复杂,地产缩招非常严重,不像以往很多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就可以去头部房企,今年的就业情况是接近5成去了设计院,不到一成去地产的,其中有两位就职中海地产,剩下的就是八仙过海各凭本事,据我所知的有去深圳腾讯的,有去华为的,有去网易游戏的,有去小米的还有去中建研发岗的,有选调回家乡的也有在学校任职辅导员的,总结一句,舞台很大跑路很多。其实本身学科交叉与转型在很多技术与知识方面就支持各位转行。

三:选择华科的原因和数字建造与管理系的一些优势

1:个人原因想留在武汉,武汉的985院校中,华科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的专业转型与国家级的创新平台非常吸引我,智能建造相关的科研竞争力华科还是非常之强的,因此头铁了两年学硕。

2:对比其他学校来说华科841(工程管理学)考研分数还算稳定,也没有出现招不满或者暴雷的情况.

3:考研初试题目体型太稳定了,不仅仅真题重复率高,而且考点少,专业课难度找到方法后同比下来比较低。

四:841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管理学)基本情况介绍

Tips:2022届考研841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由原来的841工程力学和843工程管理学合并在了一起,考试的时候会给你工程力学和工程管理学两张卷子,选择一张作答就行。此外

学硕的专业代码是土木工程081400方向是05智能建造与管理

专硕的专业代码是土木水利085900方向是03智能建造与管理

学硕专硕的专业课都是考841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管理学方向),学硕考数一英一,专硕考数二英二

本科是工程管理的同学,千万不要把125600工程管理(mem)误以为那是你们要考的方向了,这是非全日制,专业课与上述不同。

1:分数线与录取人数信息

年份

分数线

录取最低分

录取最高分

进复试人数

录取人数

2019

330

339

381

6

5

2020

315

317

421

35

28

2021

350

351

396

8

8

2022

375

376

401

13

9

表一 学硕信息

其中2020年的学硕录取是不分方向的,也就是考工程力学的跟考工程管理学的一起复试一起排名一起录取的,其他年份都是分开的,其中2022年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工程力学那边没有学硕名额,因此考工程力学和工程管理学的也是一起复试一起竞争的,但是导师都是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的,可以看到这几年的名额数不断上升,由于工程管理研究所的国家级平台的成立,未来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系的学硕名额只会变多。

年份

分数线

录取最低分

录取最高分

进复试人数

录取人数

2019

355

357

423

138

87

2020

330

331

416

92

73

2021

350

379

436

56

34

2022

365

367

417

25

18

表二 专硕信息

专硕这边2019年和2020年是工程力学与工程管理学一起排名,2021和2022都是分方向排名。基本上录取人数和录取分数参考2022和2021年的就好,往前看基本没有参考性。基本上这两年的考研形式再也不会出现说过线就要,点击就送这种情况。

那么我们是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呢,待遇上来说的话,学硕是会好一点的,专硕只有第一年能够住学校,第二年就要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缺少一年校园生活,而且学费的话学硕是8000一年,专硕是13000一年。稳定性的话呢,我觉得专硕是会好一点的,我上面说的名额增加指的是总名额(保研+考研),由于2021届开始专硕变成三年了,所以基本上保研小子就全保学硕了,这也就是为什么2022届工程力学那边没有名额,只能跟工程管理学这边的一起复试。而且现在的大趋势也是保研,可能2023届的名额还是只有个位数,也有可能像今年工程力学那边一样一个名额没有,而且学硕待遇好,一堆人来考,像今年学硕分数线就达到了史高,2022这一届的难度肯定是比专硕高的。但是前几届呢,过线就要,纯纯白给。学硕比较赌,当然要是头铁的话就狠狠卷学硕。

那华科工程管理学这边歧视外校考生吗,我只能说确实不歧视,本校学生考纲中的三本参考书有两本是本科阶段不学的。2021届有本校考华科400分被刷的,还有几个390被刷的,2022届华科本校上岸的咋说,上岸的加起来不足两位数,今年还有一位工作6年的同学考上专硕的,还有一位专升本的同学考上专硕的。所以说英雄不问出身,各位一视同仁

所以说今年的话预估一手学硕分数线370,专硕分数线365,基本上你要考380才会比较稳。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但是各位也不要太过担心,专业课的话基本上学的好的都有130分以上,如果要跟其他学校比较选择比较好考的学校的话,我建议是拿数学英语的录取均分进行对比知道难度,每个学校的专业课区别都很大的,一般来说录取名单在各个学院官网或者说各个学校的研招网都能找到。

2:初试专业课信息

参考书目:

1. 骆汉宾 主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丁士昭 主编 《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杜春艳 主编 《工程经济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正版的价格三本大概在100左右,虽然说到时候你可能会买考研机构的辅导资料,背书基本上也用不到这几本书(太多了)但是前期理解的时候还是必要买的,可以找一下二手书或者淘宝上3块一本那种pdf,本校的话就更方便了,紫菘美食屋二楼那个旧书店,10块一本。

初试题型:

1.名词解释(6道*5分)分值30分

2.简答题(3道*10分)分值30分

3.分析题(3道*15分)分值45分

4.案例分析题(1道*25分)分值25分

5.计算题(1到*15分)分值15分

其中工程经济学部分会有1-2道的名词解释和一道左右的简答题,计算题基本上就是套用工程经济学上面的计算公式,一般来说出题的类型就是不同年限的两种方案比较净年值,计算题不是重点,各位只要将参考书上的例题刷一遍,公式记住就ok了,工程经济学的话分值占比不大在30-40内,但是近两年来看,工程经济学部分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每次出的题目都不一样,像以往的机构给出的复习资料里面那点的名词解释是不够的,要自己去通读整本书籍,整理出每一个章节可能会考到的简答题或名词解释,我这一次考试就是一道10分的简答题一笔没动。

工程项目管理是三本书中最重要的一本也是最好拿分的一本,一般来说会出4道左右的名词解释一道简答题,一到两道分析题。项目管理成一定体系,Mooc上有原书作者丁士昭院士的课程,能帮助你整理每一章的思路,并且每章可出题的内容少,真题重复率高,每个章节的内容逻辑联系强,方便记忆。本质上来回也就30道左右的简答题,但是整本书能达到80分左右的分值,学习性价比非常之高。

所以说真题真题重复率高,虽然一整本书接近500页,但是第二篇的工程项目管理(二)的考察频率非常之低,重点考察第一篇的1,2,3,4章节里表达的工程管理的思想和组织工具,各位拿到真题之后也可以进行观察,项目管理多是考察概念,一般不会考察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实操步骤的。接着说,第五章采购管理第六章投资控制第八章项目质量安全管理这些都是考的非常之少的,因为这些章节中大部分篇幅都是用来叙述一些实操步骤的,但是考试一般考察的是思想类的方法论类的概念,第7章网络计划技术的计算部分更不可能考察了,因为计算题总共就工经那么一道,各位复习这一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章节,不重点章节需要自己去把握概念性的理论。

工程信息化,我的评价是,直接寄,当然不是,可能各位一上手之后觉得超级难啃对不对,对于各位本科是工程管理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涉及到的真的是计算机-建设管理项目的一些核心思维和一些管理-信息化的伦理问题,不像其他书那些那样由浅到深,尽量让方便读者看懂,或者是像一些理工科类的书籍会把知识点拆开,由浅入深每个定理解释的很透。信息化这本书更偏学术化一些,更像是一种默认你有一定的计算机与管理学的基础,很多技术跟工程管理思想都信手拈来一样。这本书更像讲一个故事,讲述为什么需要信息化-信息化的好处-信息的来源-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建立与设计原则-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和案例。当然考试重点在与一些信息化的思想与信息化的一些方法论。

需要注意的是考试的时候是发放给你5张那种高考数学大答题卡大小的白纸给你的,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跟一些考研400分以上同学的信息,一般来说需要你写满11面左右,也就是3张答题卡左右,我自己的考试规划和考试时的做法是,名词解释每道题半面左右(一般来说确实没这么多内容,想到啥写啥,狠狠写),简答题分析题一道写一面纸,综合论述题一面到两面纸,最后一面用来写应用题。这里下来就差不多11面左右了。

字数很重要,各位要会发散,特别是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信息化这两本书,各位一定要把这两本书里面的考点当作一个整体来记忆,比如名词解释考你项目策划,你如果干干写一个概念肯定是不行的,至少说,项目策划的一些分类要写上去吧,策划的目的策划的特点策划的类型要写上去吧,任何的一个题都可以扩散到整个章节。这就是我说的要一个章节为单位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考试的时候写的字数是很多的,需要全程嘎嘎写,而且考试的答题纸是白纸,不说要有多好看,至少各位平时不要干背诵,适当的练一练至少说要平整要分条例,表述清楚。

专业课的话我更多说的是一些方法论的东西,其实我个人背的也不是那么全面的,也是有一些遗憾的,至少说去年考试时的FADIC合同条件跟一道10分的简答题我是真没背到,但我还是拿了132,我也只背诵了最后一个月,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了。最后总结一下几个专业课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点吧。

1:抓重点,可以背机构资料,但是自己也要总结考点。

2:前期着重理解,不要想着前期背诵了后期就可以放松了,两次考研,基本上人人都说后期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前期一定要看书总结,是有学长会说20天解决专业课,但那是背书的时间,不是总结专业课的时间。*

3:真题是17年改考纲跟考试形式的,17.18.19.20.21.22这几年的真题,就算你确实没时间了,也要把这几年的真题背完。

五:备考时间线和一点点经验

必须要说明的是,每个人的天赋点不同,擅长的事情不同,专注于一件事的程度不同,人生中考研这件事的地位不同。所以大家需要或者说想要花费在这件事的时间也不会一样,我了解到的有3个月430分的,也有两年了还没过复试线的。这两年的备考时间,我曾经也看到别人早上6点起来风风火火复习着急的不行,跟着学了两天在图书馆困到不行,也看到过几位早早去图书馆,早八晚十的考研人,别人在刷1800题,他们在冲巅峰1800分的。考研的目标并不只是时间。各位大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网上别人的时间安排表肯定比我更加合理,我只是说说我的一些失败经验和用过的一些不错的好书跟一些经验之谈。

1:数学(一战130+二战115+)

数学的话,我自己的话是用过汤家凤高数辅导讲义,系列的概率论辅导讲义。汤家凤的基础+强化网课,1800题,李永乐复习全书以及系列的高数辅导讲义,线代辅导讲义,概率论辅导讲义,660题880题等,张宇那边的话是用过张宇高数18讲,线代9讲,概率论9讲等。

其实用谁的书跟谁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知识点的话,三位老师都有全面覆盖,硬要说的话我觉得李永乐那一套丛书的对于考试的针对性很强,繁简适合,不会说存在一些啃不动的题目,说人话就是不浪费时间,整本书学下来的流畅度很高,对于考研的针对性很强,汤家凤的书内容过多,张宇的几本书存在一些需要耗时很长的题。要考华科的话数学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根据你们政英双70的话,考到需要考到120-130之间。但是也基本上不可能拿一天的时间来学习,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我自己一度曾是偏科生,高考的话语文英语基本上没花什么时间,所以一战的时候每天基本上也只学数学政治,还上了学长的大当,最后20天复习专业课崩盘,英语作文也没弄,直接寄。所以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学习总量我还是想稍作分享的。

要是想上网课的话,最少最少要上完200节课,平均下来一节课40min。我自己是暑假开始复习的,基本上自己是上午看网课加例题,晚上做练习册,平均下来一章要用两天左右,用完一个暑假的时间就基本上一轮完了,1000题也刷完一轮。

暑假过完就直接上手试卷了,也没啥二轮这种概念,直接网上购买的《合工大预测卷》50套卷的版本,一天一套试卷到考试前一个半月,这个时候市面上的预测卷(《张宇8+4》,《李林6+4》等等),每天一张试卷加纠错,做到考前,保持好手感就行。

2:政治(一战70+二战75+)

考了两年的政治,基本上来说肖秀荣4套卷就是官方bug的存在,就算是22年反押题,很多背过的押题题目作为题干出现在考试中, 基本上对于最终的成绩影响也不大,反而是选择题近两年来出题相对比较难一些,很多题目在之前的一些模拟题真题跟1000题中是没见过的,所以说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成本内,高效率的让自己的选择题总分达到40+,基本上你背完肖秀荣4套卷的后,50分的大题基本上都没啥问题了,最后的总分成绩基本就只跟你的选择题成绩相关。不要企图在前期就花费大堆的时间背完所有的政治大题,也不要在后期花大堆的时间去背机构给出的大题。如果你想二战当我没说。

书籍:肖秀荣全套(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时政手册)

政治课程与老师推荐:徐涛强化班,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看一些作题班技巧班

基本上说暑假的时候就可以稍微看看政治了,徐涛的强化班是100节课左右,每节课40min,精讲精练这本书籍大概有40章节左右,一般来说平均下来是两天一章,大家看自己的节奏,前期马原部分上手比较难的话,用上一个上午来看政治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说7-10月需要刷完1000题,做好1000题纠错,有时间的话可以去下载一些政治刷题的小程序,无聊的时候刷一刷其他政治机构的选择题。需要注意的是,政治书不适合自己一个人啃,政治书除了近代史外都是比较偏概念性的,自己一个人看起来就更加无聊了,徐涛的网课还是非常建议看的。最后两个月的话,肖秀荣四套卷和肖秀荣八套卷就上市了

,这段时间,可以把市面上所有的预测卷的选择题刷一刷,查漏补缺,精讲精练自己有时间可以再多看一遍,背书的话,我自己是没有背肖四以外的任何书的,因为自己记忆能力不是很好,但是我最后也还考了个不错的成绩,基本上这么多年,每年都说只背肖四是赌,结果都是赌赢了。最后再提一嘴,一定要做好纠错,无论是直接在精讲精练上标重点还是专门有个错题本。刷题不是刷完就结束了的,错题也不是记住答案就可以了的,要深入了解概念,重点是在1000题上,但不要把眼光局限在1000题上,多刷刷其他老师的题,刷过于同质化的题只会让你错估自己的分数。

3:英语一(一战50+分,二战70+分)

这是可以说的吗,我英语老拉跨了,高考全班英语倒数第一,四级考了三次才过,最后一次428擦线过的,英语就属于那种阶段性学习,学完忘完,高考考完后就再没看过啥英语了,大学看到英语直接谷歌翻译,大学英语加权61,相信各位应该没有比我更拉跨的了,肯定也有很多跟我相同经历害怕英语的人,我这水平英语一70分应该还算不错了,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学习经验。

背单词软件:扇贝单词,不背单词都行,7000个单词记完就行,一般来说暑假结束前就要记完一轮,也别听单词课啥的,没啥用,就是一手硬记,有时间的话可以把考研的配套词组给记一下,淘宝上有卖的,那中几块钱的词组小册子。

英语老师和课程推荐,长难句:田静老师,还有就是关注田静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啥的,一天给你一两句长难句,配合田静老师的句句真研的长难句书籍。

基本上我自己前期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后期的话自己真的是没刷很多遍真题,基本上也就是两天到三天时间刷一张试卷,刷了15张左右的真题卷子,但是每张卷子基本上都自己看网课纠错完,我是真觉得刷很多次真题没啥用,纠错好,单词长难句基础好就行,刷三四次做过的题目养成虚假的自信?等到11.12月份基本上时间都留给数学的模拟卷跟政治专业课背书了,基本上最后就复习复习真题看看单词,花几百买了个一等文的作文模板,对于我这种懒得弄作文的还是挺有点小用的,至少说很省时间,基本上大小作文就用了两个下午,我作文考前还在背那两句模板。翻译的话自己没咋管,考试直接寄,一句不会。上述不是啥凡尔赛,只是针对那些英语基础很差然后又希望省点时间去弄专业课跟数学的同学的建议,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是80分的苗子。

4:专业课(一战70分直接寄,二战130+分)

专业课我是真的觉得人人都能学好的一门课,而且花时间性价比很高的课程,我自己购买的资料也很简单,就是三本专业课的二手书+某机构的复习资料。复习资料的话,总结的并没有那么完全,而且总结了很多无用的流程化的知识(根本记不住,而且不考)。基本上各位自己总结历年的真题就能考上110,120左右,自己在这基础上再总结下书籍上的一些名词解释题,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我自己是暑假的时候稍微看了看丁士昭院士的工程管理网课,重点的理解了前四章的工程管理理念,在理解了工程信息化的全书。

暑假结束后其实就没咋管专业课了,专业课内容真的很少,暑假花个两个小时去理解书籍信息就够了,11月开始就正式背专业课了,要背的体量真的不多,就大概60道简答题左右,真的不要看到专业课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解释就感到害怕,更多的是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但是记忆的话一定要自己一字不落的好好的记住。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5:一战失败总结跟一些忠告

其实失败经验很简单,一战的话对于自己过于自信了,而且各个科目重点时间弄错了,导致自己的专业课没有复习完全,直接后期摆烂。

数学的话,各位一定不要看太多的网课了,基本上基础过完多刷卷子就ok了,后期的话一张试卷加纠错就要用完一个上午的时间,后期基本上没有看网课的时间的。还有一点是到考试前一个月一定要上手写卷子,不要只看题目,训练量很重要,计算能力也需要保持,我自己二战就是计算错误丢掉了20分。

政治的话,前期用上一个上午的时间去学习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理解一些选择题的做法,11.12月份后期一些机构都喜欢自己出一些预测的背诵的题,但是自己又能抓住多少呢,一个上午去记完那些题目,然后还要做预测卷选择题的纠错,自己又还有多少时间去背专业课呢。不如就押宝肖4。

专业课的话,自己就是前期没花时间,后期方法不对,看到一整本书就慌了,记忆的方向有问题,导致自己后期完全慌了,你们现在看肯定是看不懂我说的流程性的知识跟概念性的知识的,简单一点说就是抓重点用对时间。

最后啰嗦两句:

二战的友友们,一定要找好研友,找好自习室,远离喜欢嚷嚷你给你压力的亲戚朋友。

生活方面后期跟你一起考研的室友可能会很暴躁,跟我一起二战的研友就说他一战的时候就跟室友在寝室打拳击,最后两个人不欢而散都搬出去住,两个人一战都寄了,保持好跟室友的关系还是挺重要的。

人后期或多或少都有点摆的,我一战二战都是,考试不摆就行,行百里者半九十,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要肖四记完专业课的东西背完,英语作文背完就行,本来都到后期了,学习强度是要降低一点了,与其拿着本错题本翻来翻去急死了,不如多睡一点调整好状态,大声喊出“直接开摆!寄”。

在你学习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人会在群里叫来叫去的,满口我今天学完了啥,我没复习完好急啊,这种人可能并不是又蠢又坏的,但是一定没啥脑子,学习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不要被这种铸币搞到心态。反正我是没看到几个初试成绩出来后那些人还在叫的。

华科是值得你考两次的学校,也有可能是有些人一战踩的坑太多了,反正智能建造专硕学硕的录取名单里面一半左右都是已经毕业二战的同学。我觉得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后续的准备上跟家人的沟通上,都要做好二战的准备,要么就好好找个工作打底,华科确实不是那么好考的,自己心里要做好预估,虽然本校外校一视同仁,但是初试少说也要你个380分的。

二战的同学,一定不要随便签三方合同,保留好你的应届生身份,虽然土木中建系统的校招并不认可你的应届身份,但是考公啥的还是需要的。如果家庭条件优渥的话,二战失败可以考虑申请香港那边的硕士,这也是一道防线,现在香港那边的学校也有根据四六级成绩录取的了(往年是看你雅思成绩),本科好的同学申请这个还是有优势的。

初试成绩刚出的时候华科是没有官方排名的,这点很重要,一般来说一些机构的排名是有猫腻的,像今年我在机构的野榜中这个方向的学硕排名第七第八,最后出来初试成绩排名第二,额,咋说呢,是有人会搞人心态的,实话,只要你初试成绩考了380,就算被刷也不要太慌,多关注调剂信息保底你有个211甚至985读,我那研友就是368分没录上最后读的东北大学。

华科是有改考纲的可能性的,可以适当了解一下《数字建造导论》这本书

复试的话现在了解了也没用。

该说的都说完了,有啥其他要问的,直接后台私聊,在本校的,要考841工程管理学方向的,被导师逮住提前来华科了,人就在南二楼,直接面基都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