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刘强东当选宿迁高考文科状元,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1992年,刘强东从"宿迁中学"高中毕业,以宿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占主流,刘强东父亲刘志成希望自己儿子能学一些技术,将来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像自己这样挣辛苦钱。可刘强东认为技术学得再好,终究只是一个人的力量,不如学更广阔一点的学科,刘强东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专业,认为这个专业可以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

1992年9月,刘强东带着家人和亲戚拼凑的500块钱来到人大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刘强东背着蚊帐、被褥、脸盆,踉踉跄跄的走在学校里,吸引了不少人目光。可当晚刘强东的学长就告诉他"社会学是学校里就业行情第二差的,仅次于人口学"。听完学长的话,刘强东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第一学期开课后,刘强东对"统计男女比例、年龄结构、社会经济学"等课程提不起兴趣。刘强东此刻意识到学科选择错误,一时间没了主心骨。

刘强东决定弃政从商,大一抄信封,大二卖图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刘强东有了弃政从商的想法。父母就是搞船行生意,多少学到了一些经商知识,另外自己心算比较快,对数字很敏感,有做销售的基本功。

大一下学期,刘强东找到一份抄信封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在信封上写上学校的名字和若干个培训会、培训班的介绍,吸引江苏各个政府部门的领导前来报名,抄一张给三分钱报酬。

刘强东把课余时间都花在了抄信封上,晚上别的同学睡着了他还在抄,这样一个月下来,比其他也抄信封的同学多抄了一倍,一个月收入就到达了一千多。在北京当时一个普通工人月收入就在三百左右。虽然抄书赚得多,但是大一没结束,刘强东就放弃了,因为大量抄书导致手肌肉拉伤,不得不中断。这份工作使刘强东意识到,重复的体力劳动只能短时间解决温饱,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等自己老了,干不动了,就会被无情地辞退。

1993年,刘强东在大二的时候发现北京某地的图书特别便宜,能折扣到三折,批发的话能到两折,刘强东又考察发现,附近写字楼里的白领很喜欢读书,只不过工作繁忙,没时间去买书,刘强东发现这个商机后,用抄书赚来的钱都批发了图书,白天去写字楼卖,晚上去宿舍卖,自负盈亏,刘强东第一次尝到了做老板的滋味。

刘强东迷恋计算机编程

1993年,世界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受到全球互联网热潮的影响,刘强东开始迷恋上了计算机编程,放弃了卖书的工作,每天放学后,就跑到机房学习编程,放假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去北京西郊的一家单位学习计算机编程知识,此时的刘强东把大部分的经历都花在了学习编程上。

通过勤学苦练,很快刘强东的编程能力就超过了周围计算机系的同学,此刻的刘强东已经敏锐的看到了IT行业的前景。大三下半学期,刘强东感觉自己编程技术已经可以拿得出手了。便开始在社会上寻找兼职项目。

大学靠编程,刘强东竟然赚了几十万元,花2万多买大哥大

刘强东每天都出去谈客户,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家店主愿意让刘强东给自己刚开业的餐厅编写一个前台收费系统。刘强东没日没夜地赶工,一个月就把该系统交付了,老板测试效果很好,当即给了刘强东五万块钱。

很快又一家制作视频节目的单位找到刘强东,想要刘强东编写软件编排电视节目,并做好数据库和后台,这一次,刘强东赚了八万元。

刘强东不满足于现状,继续接单工作,在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起步,编程人员非常稀缺,刘强东又接到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订单。大三下学期,刘强东就赚了十几万元,一下子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最有钱的学生。为了方便接业务,刘强东花了两万六千多块钱,买了一部大哥大,瞬间在学校里炸开了锅,刘强东的事迹成了学生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冷门的社会学专业出了个编程高手,叫刘强东"。

那么刘强东之后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呢?关注我,后续文章接着聊。

刘强东之前的生活经历,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刘强东1974年出生,小时候生活很贫苦,1989年初中毕业后离家出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