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特约作者 李闵

(一)

刚过去的这个春天,可能是最让人煎熬的一个春天。

3月以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疫情跌宕反复。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街边的一些店铺空置了出来,新闻上有关裁员的信息也渐渐多了。

下行压力,成为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难免有些悲观的情绪在蔓延。

但头脑要清醒。正视当前的经济形势就变得很重要,且十分必要。

科学理性地认清当下,需要三个关键词,一是韧性,二是潜力,三是信心。

讲个故事。

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小老乡,小宋。他今年27岁,之前在老家工地“搬砖”,因为受不了包工头拖欠工资,跑来北京,跑起了美团外卖。

5月,北京疫情防控要求居家办公,有一次正值深夜,不巧那块老移动硬盘的数据线坏了,我赶紧下单,正好是小宋帮我送了过来,攀谈了几句,熟悉了起来。

小宋成为了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他告诉我,自己比以前忙,外卖单子有了变化,除了饭菜,来自街边商超小店的生活用品也多了起来,我家附近的那家便利店,老板以前八点就关门了,但是随着深夜下单的人越来越多,老板改成了24小时营业。

前两天,我又碰上了小宋,小宋说他更忙了。以前是饭点单子多,现在平时要送个打火机、卷纸之类的订单也多了起来。我说,那你想忙点还是闲一点?小宋赶紧回答,当然还是忙了好,忙了大家都能赚到钱。

“忙了大家都能赚到钱”,这正是很朴素的生活信念,但却极具力量。它蕴藏着一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又讲清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有需求,有供给,我们就能向前进。

如果你看过纪录片《美国工厂》,了解福耀玻璃为了劝说美国工人专注于工作有多困难,你就能意识到,勤劳勇敢背后的韧性,有多重要。

前几天,看到人民网报道,北京通州的一家24小时平价百货超市,5月店铺线上订单量增长了3000多单,线上营收超过50万,较4月增长了50%。看到这组数据,我想起了小宋和那句话。

飞奔的外卖小哥和24小时营业的百货店,这是一种新的趋势,也是我们的经济韧性。

(二)

“外卖”不只送传统餐饮订单,这是个值得注意的变化。

我也观察了小区周边的几个夫妻小店。门口的货架上常常摆满大大小小的袋子,饮用水、零食、油盐酱醋,凡是生活所需的,几乎应有尽有。

顾客虽不见增多,但来来往往的骑手明显多了。

这直接带来一个很关键的思考题:半小时就能送到家的外卖,不只是餐饮,意味着什么?

潜力释放。

准确地说,是源于本地供需的消费潜力。

绝对不要把这种新趋势简单当做一道“外卖+百货”的加法题。

变化背后,集合了时间、空间、被扩展的本地商品供给,和被补充满足的生活需求。本质上,它是一道乘法题。

一个常识是,同样的数字,乘法的结果远大于加法。

试想下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深夜下班的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家里的饮用水只剩最后一口,打开外卖App,搜到4公里外的一家小店有售,下单后不一会儿,新的桶装水就能送到家了。

得益于快捷的配送系统,这个订单里,原来只能辐射周边几百米的小店能被更多更远的顾客看到——供给增加了。原来受限于楼下小卖店关门时间的需求不再被限制——延展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这让线下客流不稳定的本地实体门店,也能和网店一样,24小时不打烊,吃上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

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维度去看这样的“即时”订单,映入视野的是,千千万万个订单背后,无数扎根本地的店铺收入更多了,能量也更大了。

设想一下,如果一家原本覆盖了500米的社区小店,因为有小宋这样的骑手而使得能够多覆盖三公里,每一家店都可以多覆盖三公里,乘数效应叠加,就形成了一张隐形而巨大的城市实体零售网络。

而如果消费者发现,不管多晚,想要的商品都能送上门,购物的行为和需求也会随着供给的变化而增多,这就是供给带动了需求。

而这,就是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三)

前段时间,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商超百货等各类实体零售门店线上订单额增长了70%,社区百货店6月上半个月线上订单同比增长约45%。

三十分钟,附近商超百货的商品就能送到家,有媒体把其称之为:即时零售。什么是即时零售?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即时零售是线下就近配送,一小时内快速送达的线上/线下零售模式,主要为用户提供“快”和便利的价值。

注意关键词,“就近”和“线上线下”。

就近意味着,即时零售服务的是本地实体门店;线上线下意味着,消费者的线上下单行为转化成为了“线下购买”。

也就是说,有更多的消费者“委托”骑手小哥在实体门店完成下单消费和配送,实体小店的经营范围、规模都有机会实现指数级增长。

所以,即时零售的价值,是为当地实体小店提供更多客流,为骑手小哥增加更多收入。

关于为骑手小哥增加收入,我前面也提到过。如果骑手在饭点送餐之外,还能送日用品,不仅单量变多、配送难度变小、配送时间变短,客观上,愿意多跑单的骑手就会有更多收入,也就是小宋说的,“忙了就有钱赚”。

而这两个关键词结合起来看,即时零售的价值在于“本地”。不仅是本地的实体小店订单更多,本地的骑手小哥收入更多,本地的消费者获得的服务也更多。这可能是中国经济另一个潜在的,容易被忽略的优势。

(四)

以美国为例,美国零售行业的发展,一直是以牺牲本地利益为代价的连锁巨头诞生史。

零售1.0时代,铁路的出现使得全国性的零售巨头成为可能,代表企业包括西尔斯百货等等。到了2.0时代,沃尔玛的出现,使得零售巨头的规模量级进一步提升,一个城市有一个沃尔玛就够了,很多中小型连锁零售店纷纷倒闭。

在3.0时代,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出现,使得全国有一个电商就够了,零售的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

而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本地实体零售的原生态在不断被破坏。

因此,当曹德旺跑到了美国建工厂之后,才会惊讶地发现,美国很多区域的本地就业机会几乎已经被这些全国性的巨头给吸干了。

而中国与美国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本地的实体零售生态仍然保留着。

比如说,今天的北京,尽管快递小哥越来越多,但是街头巷尾杂货店的灯仍然亮着,不同有特色、有人情味的服务,还在服务社区邻里。

也正因此,才会诞生出即时零售这样的新模式。

这些本地实体零售,不仅成为了城市的就业湿地,吸纳了大量的就业,同时,还成为了服务居民的毛细血管。

他们需要的,不是被无情地淘汰,而是被像小宋这样的外卖小哥连接起来,成为更大更完整零售网络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毛细血管虽然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我们要加速向前奔跑,每一根毛细血管的畅通就至关重要。

(五)

世界格局加速变化的今天,中国在未来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无数普通人“忙起来有钱赚”。像小宋和那个24小时营业的杂货店一样,共同创造更好的商品和服务,驱动我们的供给需求之轮加速旋转。

2003年的非典疫情,曾经催生了中国的电子商务。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电商已经成为了零售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有理由相信,新冠疫情,会进一步催生中国出现更有中国特色、植根于中国发展需求,服务中国民生的新模式。

即时零售,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作为最关注民生保障,实体零售湿地保存最完整的消费大国,经济有韧性、发展有潜力、生活有信心,中国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