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周浦做特殊行当的那些人

顾振南

这里所说的特殊行当指为市民生活收费服务(无店面)的人,那些搞修理行当不在此列,也不包括律师、牙医等层次较高的行当。

(一)"跑单帮"

年幼时常听家人说,某某是"跑单帮"的,当时也不甚了解是什么行当。当时镇上大店专门有"跑街先生",所以跑单帮者仅为中小店家跑腿。

后来才知是旧时有的人,单枪匹马肩背小包搭里(音),专门奔波帶货的人。具体说说老镇上的一个老人,这位老人以单帮起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最終又做起掮客,专门囤积各类生活必需活资,抓有利时间进,有利时间抛,如同现时期货市场操作,此公头子活,所以有成就,筆者年青时曾看到过这位老人,人不可貌相,其实是个小老头,衣着老调中装(葡萄钮),头载西瓜小帽,家住竹行街,大名陸金山,我曾怀疑他是否是发了后改的名字,家里老人讲,这陸金山原来很一般,仅沿街收收洋并碎玻璃,破布头,后来开始"塔货色"(音),如先买进大量袜子,肥皂等商品,过一段市价涨了,再抛出,每次做得精准赚钱,置了不少家产,竹行街有二处房产,一处在李长源北,一处在良利堂北,三阳桥堍,三上三下,其子也得道,经营小米莊,虽不起眼,可在文革时,因"小业主",被红卫兵抄家,抄得十条"小黄鱼",一红木大床,事后仅补还人民币一千元,大床折价不足三百元。

所以当年跑单帮起家的人,见识广,有经济头脑。

后来又知道椿樟街车行南隔壁,有个张先生,南油车弄有个宋先生,还有丁林宝等,专门为周浦大小商家,往返浦东浦西采办商品,从商家那里去拿回扣手续弗,这种形同跑单帮的人,在老周浦有几个,街上的店老板不用亲自去进货,专门有人服务,世人称这些人"跑单帮"。

(二)"挑水阿二"

老镇以前河多,市民吃水没有自来水,家居离河较远,家里无劳力者只能请人送水上门。老早有个专门为居民挑水的人,而且人们都称他为"挑水阿二",

当然镇上不止他一人为人家挑水,所以这里对一些阿字头的人,比较记得住。

在我们街上挑水的一位叫老广东,瘦长,后老得实在挑不动了,就回老家了。

后来有一位文质彬彬的眼镜。三、四十岁。在周浦挑了很多年,人缘很好;一生单身;其弟(兄)是周西乡长。后开始用自来水,回乡养老。

记忆中还有一位挑水人住在龚家弄东,周中围墙对面,老阿三南面的蒋姓老人。蒋有一子曾在德章小学和陶家弄小学同过班,其父专门为人家挑水,后来到清洁所工作。

三)草库店

老周浦有二家草库店(音)较有名,也俗称"草甏店",一家姓陶,一家姓康(顾)。陶姓人家开在太平弄口,垃圾桥东堍,在邰正兴铁店宅角斜对面。

康姓人家开设在关帝桥东堍,王家浜(关岳路)西首。

旧时这个行业受众很多,除了丧家需用祭扫品外,所作的稻草制品,寻常百姓家几乎都用,我记得用作保温保暖的,叫"飯库"(音),保暖效果蛮好。还有小孩年幼时,为安全家长将其放入"站库",像“立桶”。这二种库还记得形状,而且幼时也身在其中,一般冷天时下面还有只铜脚罗。当然以迷信品为主业,店家还在草甏里放满银锭(锡铂)。至于扎纸作,那是另一类行当了。草甏店还兼营蒲鞋。

二家生意都很红火,关帝桥康姓为什么后来几个子女姓顾,据老人说原主故世,老板娘再嫁后所生,不管姓康,姓顾,都是我幼年时认识的发小,其中一位曾在陶家弄小学的顾锦文,还上北京见过毛主席,当过公社书记,手残疾,到民治务农,成绩显著,是南汇新闻人物。

太平弄口陶家,大女儿名字很好记,叫陶三囝,

(四)"柴主人"
"柴主人",周浦最有名的有个周关兴,人称老关兴,住竹行街。此公专门从事卖买双方交易时,有他司秤成交,不经他不能成交,特别是农村人船运到镇上,在河浜傍岸上,先要周关兴到场,尔后有他过秤成交,在周浦,这个老关兴有点小名气,据老关兴孙子讲,当年老爷子一杆秤,比他人还长,把秤十分快捷精准。买卖双方皆大欢喜,卖方买方双重委托,二边都要孝敬他,主要从卖方处索回扣。老关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外观体貌,五短身材,较胖,头戴压舌帽,口叼习茄烟,臉色通红,据其家人讲,一曰三朝老酒不断,仅生一女儿,所以招上门女婿任姓男丁,一连为周家生了五女三子,香火蛮顺,均为周姓。

专事"柴主人",其实不限柴火,还涉及许多农副产品,周浦当年另一家在东八灶,就在紫东高桥堍汤家的柴行,这段历史往事,馮瑞兴老师等都早有文字记录。

这"柴主人"称呼早已没有了,现在一代人听了也会感到不可思议,老底子还有这种行当。

(五)"扎西宁"(音)

标题只能这样写了,是为死去的人整容,揩身,换衣,现在是火葬场的事,老底子无火葬场,又盛行进棺材土葬,那时死了人,专门请人上门料理一下,当地风俗习惯,干干净净去西天。于是周浦镇上有一个老人,引起了人们关注,凡死者的家属,都要叫这个人去,这人叫馮石生,他本是中式老裁缝,还是个手工裁缝,但生意淡,(被新潮淘汰),所以反将主业当副业,专门从事为丧家死者服务,当年上门服务主要先为死者揩身,整脸孔,合双眼,闭嘴巴,所以专有叫丧家备白酒一并(消毒)。修指甲,净身后换穿新衣(寿衣或新衣)。

这行当,镇上从事的没几个,就馮石生比较出名,大凡镇上人,都首先要考虑馮石生。

馮石生家店关帝桥东,在关岳路西首,有二子一女,女在少年时亡故,一子在市区工作,次子在本镇企业工作。老一代人都知"扎西宁"(为死者穿衣),去叫石生。

这早成为过去的历史,现在早就不存在这行当了。当年石生作为一种职业收入,也算是胆子大的人了。

我记得还有一个在蔬菜社做的,住在关岳路,刷布塲街口的,人家背后叫她(他)雌婆雄的,她的副业也是做这行当的。

(六)奶妈

专门做奶妈的有专职,也有兼职,为没有奶水的人家提供喂奶服务。老底子镇上有几位。周东有一位专门在衣莊街单常山牛肉店做过奶妈。

(七)梳头婆婆

为男性剃头刮胡子的叫剃头师傅,还有专门替人梳头为生的;叫梳头婆婆,用刨花水,头梳得溜光滴滑!盘头、扎辫子花色经常翻新,功夫道地的还会在梳头时用中医脉道、帮助客人舒筋活血,赢得回头户。

(八)接生婆
接生婆有女老人包揽,但老周浦专门从事接生较有名的,是住关岳路的"邹小姐"姐妹俩。现在五十年代早期出生的人有不少是由接生婆上门接生的。

还有个叫杨民振的,曾住跨街楼(南八灶)挂牌。是某画家生毌。(不来往)。

(九)脚夫
我记得群友写过一个专在东八灶轮船码头和火车站为人挑物件的人,俗称脚夫,此人住龚家弄。也是周浦镇上少数人从事这行当,好象姓陈。

详见《东八灶》图文

(十)道士先生

说起道教,一般老百姓称道士先生,老周浦几条老街上,都居住着几个专业道士,比较出道的有竹行街钱道士,另外刷布场街有夏道士,北大街有吴道士,椿樟街有萧道士,衣莊街有王道士,还有许多临时抱佛脚,有大道士(法师)临时请的跟班道士,凑在一起,为人家做道场,这叫临时道士,衣莊街上王道士,其实他开了一家烟纸店,店名叫王震源,就在三阳泰南隔壁,天祥绸缎莊对门,他只是司职二手,仅跟在法师后面口中念念胡调,充充数,这种二流道士和混腔势道士,在周浦有勿少。

周浦最有名的大道士法师,要算南油车弄的储家,仰鼻之祖师级法师,这储家法师镇上传闻,是奉南川三县很有名望的法师。

储家有镇宝,有名贵雕木刻雕的法事镇宝,据称从印度迎奉过耒,价值不菲,筆者在文革初,到周浦中大街工人俱乐部里见过这珍品雕,那是抄家物展览,还附文字说明,称西藏有人出数万元要购,储家不放,但抄家后该宝不知是否发还,还是当时火之一炬?末详。

现在南汇东部农村还十分盛行做道场。但道士服和头冠都远不及当年的隆典,道教曲乐也不伦不类,以前是十分讲求礼乐的。

图片由平台选用

编辑/排版 家灵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是一种信仰,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